篇百科
人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如果你只认为是桂林市区,那就该好好补补课了。桂林市除了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等6个区和荔浦县级市,还有阳朔、灵川、龙胜、资源、恭城等10个县( 自治县)。
今天给大家介绍推荐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距离桂林市108公里的恭城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与湖南接壤,自古就是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咽喉要地。公元618年即隋末大业14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这里不但有古老悠久的瑶族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共同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恭城虽然没有桂林那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但是山清水秀也一点都不输桂林,这里有北方粗犷与南方秀美融为一体的、南方稀有罕见的大型山地草原燕子山天仙草原;这里有被称为“五岭第一关”的湘桂要隘龙虎关和中国十大名泉之九牛井;这里有三月桃花盛开如同粉色海洋的春色;这里有深秋初冬时节柿子如同红色小灯笼挂满枝头的秋景......
恭城油茶可称得上是恭城瑶族的第一主食,油茶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黄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制成,有的还加葱花、菠菜、猎肝、粉肠。它既是食物又是饮料,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甚至到了宵夜,也还是吃油茶,不但自己吃,招待客人也是用油茶,恭城人一辈子都离不开油茶,据说常喝油茶,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甚至被视为百岁长寿的密码。
恭城另一出名的特产就是柿子,尤其是莲花镇红岩村的月柿远近闻名,为广西传统名牌水果,色泽鲜艳、个大皮薄、肉厚无核、含糖量高,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月柿的主要产区红岩村,不但有柿子博览园,还专门建起了一座月柿博物馆,为一种水果建一座博物馆,这在全国恐怕都是罕见的。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恭城从福建邵安引进柿树栽培,并开始加工柿饼,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恭城月柿,其果肉脆嫩、清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高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铁含量高。恭城月柿果形美观、色泽鲜艳,脆柿脆甜可口,冻柿清香甜心,柿饼甘柔如饴,不但口感极佳,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据说民国十二年(1923年)冬天,孙中山先生在虎门品尝了恭城柿饼,对其赞不绝口,从此青睐有加。月柿更因此在民国时就畅销广东、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被外商挂牌标明“恭城月柿”用来招徕顾客。现在的月柿产品更是畅销全国,远达海外,成为瑶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恭城人文厚重的古建精华
恭城县城恭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建精华在恭城”之说,除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的“三庙一馆”外,境内还有许多极具岭南民族特色、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其中朗山、凤山、杨溪、社山等十数座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
位于县城中心祭祀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恭城文庙,是恭城的文脉所在,文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被誉为“华南小曲阜”,其规模仅位列山东曲阜、北京和云南建水文庙之后,居然排行全国第四名,令人刮目相看。恭城文庙坐北朝南,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背靠印山,俯视茶江,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远望朱墙肃穆、黄瓦耀眼,近看庙宇建筑飞檐高翘,重檐歇山,脊施花饰,泥塑彩画,琉璃瓦盖,金碧辉煌。穿越600年的时光,这里依然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代学子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每年孔子诞辰日即农历八月廿七日,恭城人都会到文庙举行祭孔仪式。
与文庙毗邻的是祭祀中国民间忠义代表的三国名将关公的武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创造了文、武庙并存的中国唯一奇迹,体现了中国人崇文尚武的历史传统。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左侧的武庙,始建于明代万历31年(公元1603年),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内设前殿、正殿和后殿,两侧还有东西厢房和戏台、雨亭等建筑。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关羽诞辰,民间都要在此举办关帝庙纪念活动。
无独有偶,恭城另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渭祠与湖南会馆也是比邻相连,又名周王庙的周渭祠,是祭祀北宋廉吏周谓而于明代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始建。周谓是恭城路口村人,北宋时官至监察侍御史,因他一生廉洁奉公刚直不阿,政绩显著,死后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家乡百姓感其恩德,捐款为他建庙塑像,有诗联赞曰:百代相传周御史;千秋怀念古乡贤。周渭祠正殿门上悬挂的“忠祜惠烈王”牌匾,就是宋真宗亲笔所书,并钤有宋真宗“咸平御笔之宝”的玺印。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为恭城人民纪念周王的诞辰日。巧的是,周谓去世的999那年,也正好是包公的出生年,所以民间有传说包公是周谓的转世,因为同样铁面无私公正廉洁而受民拥戴千秋留名。
古代恭城水运发达,来往此地做生意的商人云集,各地商人在此修建了不少会馆,其中湖南、广东、福建和江西会馆最为有名,现在保存得最好的是湖南会馆,建筑最为精美,为当时的三湘同乡会集资,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所建,面积1847平方米。会馆座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正厅、迥廊、后厅及左右厢房组成,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蔚为大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有能容纳1000余人的戏台,呈凸字形,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
恭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都十分精彩,到桂林旅游的朋友,值得花两三天的时间到恭城一游,去恭城的交通也很方便,有高铁直达。恭城这个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 、“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 等众多荣誉称号的瑶族自治县,一定不会令人失望,肯定能满载而归。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