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滁州属于哪个省市? 划分为八个地区

94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4 23:21:31    

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

滁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土地总面积133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3万人。

滁州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立滁州建置,州治在今滁州市区,隶属于扬州江都郡。

唐朝时市境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领三县,即清流、全椒、永阳(治今滁州市区)。钟离、定远、招义(三县隶濠州,治今凤阳县)、天长(隶泗州)。其中永阳县建置于景龙三年(709年),五代十国时期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属淮南道扬州。天宝七年(748年)因改唐玄宗诞日“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滁州先置于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吴国统治,后为南方“十国”的南唐政权所辖。937年杨行密部将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升),夺取吴政权,都金陵,建国南唐。滁州成为拱卫金陵的江北重镇,南唐同光元年(923年)在滁州西北关隘处建清流关,雄伟险要,扼南北交通。

元朝创立行省制,市境先后属江浙行省之扬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之扬州路滁州(辖今市区和全椒、来安二县)、安丰路濠州(辖今凤阳、定远二县)、淮安路泗州(辖今明光、天长二县)。

明朝时期,滁州为南京直隶州,直隶于南京(治应天府,今南京市),领来安、全椒二县。其他州县为凤阳府管辖。

清朝实行省、道、府、散州四级行政体制,市境初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置安徽省后,改属安徽省,至清末,凤阳、定远属凤阳府;明光、天长属泗州直隶州(治今泗县县城);来安、全椒及市区属滁州直隶州(治今滁州市区)。

民国二年(1912年),安徽省废道、府、州、厅,各县直属省府,滁州改为滁县,直属安徽省。北洋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市境各县均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等县地置嘉山县。同年安徽省划分为10个行政专员督察区,其中滁县、来安、全椒、嘉山、天长属第五专区(专署驻滁县),其余属第四专区。

滁州市辖琅琊区、南谯区2个市辖区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个县,代管天长、明光2个县级市。共有16个街道、82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滁州市政府驻南谯区龙蟠街道龙蟠大道99号。

琅琊区辖10个区直管社区和省级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门社区、南门社区、西门社区、北门社区、琅琊社区、凤凰社区、古道社区、白云社区、清流社区、创业社区、琅琊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清流街道西涧路铜欣雅居一号楼。

南谯区辖2个街道、8个镇:大王街道、龙蟠街道、乌衣镇、沙河镇、章广镇、黄泥岗镇、珠龙镇、大柳镇、腰铺镇、施集镇。区政府驻乌衣镇大同路。

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习惯上称为“皖东”。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隔江与南京主城遥望。滁州南据长江,东控京杭大运河,长江一级支流滁河及清流河贯通境内,通江达海,是为江东之门户,江淮之重镇。

滁州属“南京都市圈”核心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成员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站,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依滁河而生,自古便为长江下游临江近海的“鱼米之乡”。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篇百科 琼ICP备2023010360号-8